掃一掃關注微信公眾號
2023-09-19 00:00
來源:慈善公益報
慈善是民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與改善民生、推進共同富裕的有生力量。慈善所及,包羅萬象,從扶弱濟困到賑災救援,從助教助學到扶殘助殘,從文化傳播到環境保護……無時無處不閃耀著慈善的形象,洋溢著慈善的溫暖。
不久之前,經國務院批復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3年版)》(以下簡稱《標準》),涵蓋了助老、護幼、恤病、扶殘等多個領域,為與之相關的公共服務和慈善工作確定了嚴格、完備的標準。其中在民政部門牽頭負責或參與牽頭負責的部分里,慈善工作的作為與意義得以充分體現——
幼有所育:重點保護特殊兒童群體
在特殊兒童群體基本生活保障方面,《標準》規定服務對象為孤兒、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服務內容是為孤兒、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發放基本生活費,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發放基本生活補貼。服務標準規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按照保障孤兒的基本生活不低于當地平均生活水平的原則,合理確定孤兒基本生活標準。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基本生活費發放標準參照當地孤兒基本生活費標準,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補貼標準按照與當地孤兒保障標準相銜接的原則確定。
在困境兒童保障方面,服務對象為因家庭困難導致生活、就醫、就學等困難的兒童,因自身殘疾導致康復、照料、護理和社會融入等困難的兒童,以及因家庭監護缺失或監護不當遭受虐待、遺棄、意外傷害、不法侵害等導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或侵害的兒童。服務內容包括為困境兒童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基本醫療保障、教育保障,落實撫養監護責任,以及為殘疾的困境兒童提供康復救助等福利服務。服務標準規定: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及地方相關標準執行;困境兒童信息系統一季度更新一次;村(居)委會建立困境兒童信息臺賬,一人一檔,村(居)委會“兒童主任”定期走訪,并有詳細走訪記錄。
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方面,服務對象為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未滿16周歲的農村戶籍未成年人。服務內容包括指導落實家庭主體監護責任,提供家庭監護指導、心理關愛、行為矯治等服務。服務標準規定: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及地方相關標準執行,農村留守兒童信息系統一季度更新一次;村(居)委會建立農村留守兒童信息臺賬,一人一檔,村(居)委會“兒童主任”定期走訪,并有詳細走訪記錄。
老有所養:老年人福利補貼發放到位
在養老助老服務方面,《標準》規定服務對象為符合條件的老年人。服務內容包括為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提供能力綜合評估,做好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與健康狀況評估的銜接,為經濟困難的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補貼,為經認定生活不能自理的經濟困難老年人提供護理補貼,為80歲以上老年人發放高齡津貼。服務標準規定:具體認定評估辦法及補貼標準由各地人民政府明確。
弱有所扶:讓所有生命向陽而生
在社會救助服務領域最低生活保障方面,《標準》規定服務對象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且符合當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財產狀況規定的家庭。服務內容包括為低保對象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對獲得最低生活保障金后生活仍有困難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殘疾人和重病患者,采取必要措施給予生活保障。服務標準規定:按照《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相關規定執行。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按照當地居民生活必需的費用確定、公布,并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物價變動情況適時調整。
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方面,《標準》規定服務對象為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且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義務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老年人、殘疾人以及未成年人。服務內容包括提供基本生活條件;對生活不能自理的給予照料;提供疾病治療;以減免費用或補貼方式提供遺體接運、暫存、火化、骨灰寄存等基本殯葬服務。服務標準規定:按照《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相關規定執行。特困供養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確定、公布。
在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方面,《標準》規定服務對象為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殘疾人,有條件的地方可擴大到低收入殘疾人及其他困難殘疾人;殘疾等級被評定為一級、二級且需要長期照護的重度殘疾人,有條件的地方可擴大到非重度智力、精神殘疾人或其他殘疾人。服務內容包括為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殘疾人提供生活補貼;為殘疾等級被評定為一級、二級且需要長期照護的重度殘疾人提供護理補貼。服務標準規定:按照《國務院關于全面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的意見》《民政部 財政部 中國殘聯關于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的指導意見》執行。兩項補貼標準由省級人民政府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殘疾人生活保障需求、長期照護需求統籌確定,并適時調整。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按照殘疾人的不同困難程度制定分檔補貼標準。
在無業重度殘疾人最低生活保障方面,《標準》規定服務對象為生活困難、靠家庭供養且無法單獨立戶的成年無業重度殘疾人。服務內容包括符合條件的對象,經個人申請,可按照單人戶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服務標準規定: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按照當地居民生活必需的費用確定、公布,并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物價變動情況適時調整。
在殘疾人托養服務方面,《標準》規定服務對象為就業年齡段智力、精神及重度肢體殘疾人。服務內容包括為符合條件的殘疾人提供護理照料、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訓練、職業康復、勞動技能培訓、輔助性就業等服務。服務標準規定:按照《就業年齡段智力、精神及重度肢體殘疾人托養服務規范》執行。
在殘疾人康復服務方面,《標準》規定服務對象為符合條件、有康復需求的持證殘疾人;符合條件的0-6 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服務內容包括提供康復醫療、康復訓練、輔具適配、康復護理、專業心理服務、康復知識培訓和專業指導等基本康復服務;為符合條件的殘疾兒童提供以減輕功能障礙、改善功能狀況、增強生活自理和社會參與能力為主要目的的手術、輔具適配和康復訓練等服務。服務標準規定:按照《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目錄(2019 年版)》及中國殘聯相關服務規范執行。
在殘疾人和老年人家庭無障礙環境建設方面,《標準》規定服務對象為困難重度殘疾人,納入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服務內容包括分年度逐步為困難重度殘疾人,納入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提供無障礙改造服務。服務標準規定:按照《無障礙設計規范》《建筑與市政工程無障礙通用規范》及相關技術方案執行。